武汉在线 > 科技 > 上海天文台召开科技新闻报道创作指南暨科学传播交流会

上海天文台召开科技新闻报道创作指南暨科学传播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5/4/14 0:00:00 来源:武汉在线 编辑:admin

分享到:

    4月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学会联合召开科技新闻报道创作指南暨科学传播交流会,旨在号召科研人员参与科技进展报道,并提供了一些科技新闻报道的创作建议。受邀嘉宾包括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袁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卞毓麟、新民晚报主任记者董纯蕾。来自上海天文台各个团组的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交流。

 

    三十米望远镜(TMT)宣传和教育小组负责人Gordon Squires专门为此次会议录制了一段问候视频,并表达了他对上海天文台科技新闻报道工作的大力支持,强调了以后在某些科研工作的科普宣传上可以合作,使传播更加国际化。

 

    袁峰分享了他对科学传播的想法,“科研很重要,科学传播也很重要。科学研究的意义当然是促进科技发展,促进知识的进步。它还能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研究人员还有一个责任是让知识传播出去,让大众也能感受知识的力量。”他的想法也引起了在场不少科研人员的共鸣。

 

    近年来,媒体人在科学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董纯蕾从她参与科技新闻报道工作近10年的经验,分享了她自己的成长,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对科学传播、科研人与传播人之间关系的看法。“科学家和媒体之间应该是种‘伙伴基因’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配合会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与精神。”她说,“科学知识很多,有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她也期待将来与上海天文台有更多的合作。

 

    集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普翻译家和科普编审等称号为一身的卞毓麟着重分享了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产生的关于科研人员与科学传播之间关系的思考。一些思考被记录在他的文章中,其中四篇文章着重被他推荐,分别是《科学普及太重要了》、《科学宣传六议》、《科普追求九章》和《科学意识之呼唤与弘扬——重读<科学救国之梦>》。他表示,“希望年轻一代科学家开始关注科学知识的传播,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而要想把‘知识’变成公民的和国家的现实‘力量’,就必须研究其在社会上‘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Copyright © 2010-2017 wh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在线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664-0084
粤ICP备14023058号 E-mail:nihao@foxmail.com